铂类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形成Pt-DNA加合物,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从而产生抗癌效果。铂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化疗药物之一,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膀胱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
铂类药物开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于1978年在美国上市,截止至目前,铂类药物研发及应用已有4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铂类药物已经历三代,即以顺铂、锡铂、顺氯氨铂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铂类药,以卡铂、奈达铂、环硫铂(SHP)为代表的第二代铂类药,以奥沙利铂、诺贝铂、赛特铂、洛铂(LBP)为代表的第三代铂类药。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铂类药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2021年,得益于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我国铂类药物销售额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超过63亿元。2022年,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铂类药物价格大幅下降,销售额随之缩减,2022年,我国公立医院铂类药物销售额不足50亿元。
铂类药物具有广泛的抗癌谱,在临床应用广泛。我国是人口大国,癌症新发病例位居全球首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癌症患者规模将持续增长,铂类药物市场需求空间广阔。铂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包括肝损伤、肾毒性、过敏、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等。为降低其不良反应及毒性,新型铂类药物开发、联合用药、药物输送系统优化逐渐成为铂类药物开发的新热点。
顺铂又称为顺式-二氯二氨合铂,是NCCN指南权威推荐用药,也是目前肿瘤化疗一线用药。顺铂为第一代铂类药物,在临床,顺铂可与紫杉醇、美洛昔康、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贝伐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药物联合使用。2023年上半年,我国顺铂市场销售额约为9290万元,其中顺铂注射液是市场主流产品,占比约为57.0%。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铂类药物相关企业较多,包括哈药集团、石药集团、齐鲁制药、青峰药业、药友制药、浙江海正药业、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药业等,市场竞争正不断加剧。铂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癌症患者规模不断扩大,铂类药物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