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酸药物是指靶向作用于RNA或蛋白质的一类寡核苷酸分子,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适配体RNA(aptamer RNA)等,这些药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用于细胞内的mRNA,调控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19款小核酸药物获得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罕见病、高血压、乙型肝炎、2型糖尿病等疾病,领军企业如Ionis和Alnylam在ASO和siRNA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小核酸药物以其独特的药效机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了全球医药领域的新宠。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核酸化学修饰技术和以GalNAc-偶联为代表的递送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小核酸药物在成药性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小核酸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还极大地拓宽了其适应症范围。目前,小核酸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癌症等多个领域,并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市场前景。新思界发布的
《2024年全球及中国小核酸药物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小核酸药物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3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超60亿美元。
在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即Sarepta、Ionis和Alnylam三家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三家公司不仅在研发实力上处于领先地位,还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Sarepta的Eteplirsen、Casimersen和Golodirsen等PMO产品,以及Ionis和Biogen合作开发的Spinraza等ASO产品,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此外,Alnylam的siRNA药物如Amvuttra和Leqvio等也在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尽管小核酸药物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技术难题依然是小核酸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尽管在递送技术和化学修饰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准入和医保支付也是制约小核酸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昂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使得小核酸药物的价格普遍较高,如何获得医保支付和患者的广泛接受成为其商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新思界
投资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上市的两款小核酸药物为渤健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Spinraza)和诺华的英克司兰钠注射液(Inclisiran)。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201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英克司兰钠注射液于2023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随着中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进军小核酸药物赛道,主要包括腾盛博药、悦康药业、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石药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