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植物是指运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将萤火虫、发光蘑菇等生物的发光基因植入植物细胞,培育出可在夜间或特定条件下发出光亮的植物。
基于植物自身的光合和异化作用,自发光植物实现了光能与生物能的循环利用,具有自发光、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家庭装饰、市政绿化、垂直农业、环保照明、空气监测、临床检测、文旅创新、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在空气监测中,将自发光植物的发光特性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关联,通过自发光植物的发光特性,检测空气污染物知否超标。
自发光植物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研究深入,自发光植物种类不断增加,包括发光树、发光向日葵、发光蘑菇、发光牵牛花、发光烟草等。随着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2019年以来,自发光植物逐渐从实验室试验阶段进入产业化探索阶段,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中国自发光植物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市场上,自发光植物相关研究单位包括美国Light Bio公司、斯坦福大学、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合肥神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神笔生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其中美国Light Bio公司的自发光植物-萤火虫矮牵牛花于2024年率先实现商业化销售。
我国自发光植物技术也不断迭代。如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都浩研究员团队创制出的第二代发光植物发光强度达到1.2×1012 photons/(min*cm2),较第一代发光植物eFBP发光增强提升约4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基于真菌的生物发光途径,创制出了新一代高强度、持续发光的自发光植物。
在产业化方面,神笔生物已实现国内首款基因编辑自发光植物-萤光向日葵量产销量,进入产业化阶段。神笔生物成立于2023年,目前已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实验室正加速攻关玫瑰、荷花、牡丹、百合等观赏花卉的发光特性研发。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自发光植物在家庭装饰、市政绿化、环保照明、空气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均具有极大应用潜力,随着相关技术迭代,自发光植物将持续向多领域场景渗透。自发光植物商业化浪潮起源于2024年,目前中美均已实现自发光植物商业化发展,随着新产品迭代加速、市场认可度提升,自发光植物市场将呈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