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纺织 > 聚焦 >

新棉质量下降 国内棉花市场低迷

2015-10-26 12:04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新棉质量下降 国内棉花市场低迷
 
        十月是企业收购棉花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却很谨慎。今年棉花的采摘已经接近尾声,但棉花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截至10月12日,今年已经公检的棉花加权长度指标同比减少1mm, 28mm以下的棉花占比59%,棉花质量较往年出现严重下滑。新棉长度短、马值高,加上一直在减产,导致棉花市场低迷。

        由于新棉上市进度较快、短期上市量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加上企业本身自有资金偏紧,今年新棉收购市场尤其“差钱”,棉价大幅回落。自9月25日开始,郑棉跌幅加剧,目前CF1601合约已经跌破12000元/吨。

        棉价走低,棉花种植面积也有所减少。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度新棉花产量预计在380万吨-400万吨之间,同比上年度450万吨减幅15%左右。

        棉花在“产减质降”的双降格局下,以及政府的补贴政策未到位,多数内地棉农都不敢出售新棉。再加上棉花库存较高,国内棉花市场成交持续清淡。据数据显示,供销社系统棉花购进670.4亿元,同比下降22.9%。销售1137.9亿元,同比下降12.4%。

        对此,供销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预计第四季度,棉花市场将面临严峻形势,可能会出现新的“卖棉难”问题。

        从产业链来看,棉企资金紧张也是新棉采购冷清的重要原因。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上,资金匮乏,下游的织布厂,订单不足,纯棉布价格持续下降,织布厂产成品库存增加,占用较大规模的资金,订单不足和产成品资金占用严重,影响织布厂对棉纱的采购。对纱厂来说,下游缺乏采购棉纱积极性,也导致纱厂的棉纱库存增加、价格下降。此外,整个产业链消费不足,对未来价格上涨缺乏信心,都不愿增加采购原料备货。

        从国内外棉价上看,呈现外强内弱的格局。国内方面,尽管新年度棉花预期减产、进口管制,但在库存高企、下游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棉花市场低迷。与此同时,美棉市场向好,而且东南亚及南亚大量新建棉纺服装企业进入中国,挤占了中国棉布及服装市场需求。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认为,由于新棉减产减质,棉企资金紧张等多种因素,棉花的价格还有下跌的可能。而中国纺织企业想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需走创新改革的路线,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关键字: 产业研究 纺织 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