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尾之际,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有力推进了纺织强国战略的实施进程,也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以来经济调整和减速的特征明显,纺织服装工业规模效益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然实现稳定增长,主要结构调整目标也按计划完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服装科技已取得很大进步。回顾“十二五”,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进一步提高,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纺织装备、两化融合、功能化和个性化纺织品服装设计制造等技术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十一五”末提高约80%。有1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57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展望“十三五”,我们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服装企业都在转型的过程中,通过转型,服装品牌将全面升级产品设计及销售渠道,从而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盯上了“快时尚”巨大的市场容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企的库存压力,一批本土服装企业开始“复制”快时尚品牌快速研发、快速上货周期及零库存的模式,加速进入快时尚领域;而一些西装品牌也将产品细分为高端定制、婚庆系列、休闲系列等;更有一些将以前的加盟代理模式转化为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以求通过简化供应链环节、压缩物流时间等方式实现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纺织工业将重新定位,可概括为三句话,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生与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创意、引领生活方式的时尚与消费产业,高新技术应用、国际化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导产业。同时,在当前中国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将从建立机制、技术和产品以及循环经济三个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电子商务、智能数字化生产、节能环保等方面有望成为新亮点。在废旧循环体系方面或有突破,有望组织开展资源回收再利用的试点示范,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建立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的园区和产业基地。
另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或给行业带来新机会。“一带一路”的战略调整,将给中西部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出路;而在海外投资方面,伴随国内人工、环保、土地等成本上涨,目前行业内海外投资已经由服装向产业链上游纱线、染整等领域蔓延;也从开始的小企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不少大企业也在海外布局,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
互联网通过电商的模式早已改变传统的纺织行业,但之前仅仅是在销售环节。未来的方向是,在纺织行业大力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行业协同创新、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优化供应链,推动纺织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