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纤维、染料等,拥有全球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我国纺织行业共有企业20多万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制造业增速减缓,纺织业也受到影响。一些做出口产品的中小企业,比如小棉纺厂、小化纤厂、小针织厂今年以来有关停现象,个别大企业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但并没有引起行业和社会波动。总的来看,2015年我国
纺织行业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或者东南亚建厂
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占GDP比重达10%的传统支柱产业,正加速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特色产业园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向。我国纺织业的产业转移呈现3个特点,一是以东部提升为主向中西部转移延伸,实现全产业链建设;二是承接产业转移与当地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趋升,东南亚地区劳工成本低的优势显现,加上,该地区各国实施的税收及政策优惠,许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掘金东南亚,到东南亚投资逐渐成为热潮,尤其是对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的投资兴趣更是浓厚。今年以来,包括天虹纺织、香港溢达集团、红豆集团、鲁泰纺织等数十家纺织企业纷纷到此地区拓展建厂。
纺织原材料市场萎靡
在国际油价大幅回落背景下,纺织化纤原材料大幅回落。在棉花领域,今年以来,受减产以及质量下降的影响,国内棉花产量价格双降,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60.5万吨,比2014年减少57.4万吨,减产9.3%。价格跌至13000元/吨的水平,而进口棉成本则在12000元/吨左右(1%关税)。
在化纤行业,一年不到,原料MEG较前期高位已跌去近四分之一,较1月初5750元/吨缩水1420元,而涤丝价格同样应声下跌,三大规格跌幅均靠近20%。
产业用纺织品异军突起
不久前,我国一家民营纺织企业拿下了韩国首尔国家体育馆的屋顶建造项目,使用了特殊材料制作的纤维制品,它属于产业用纺织品的行列。
产业用纺织品不同于一般的服装用、家用纺织品,而是指经过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特点的纺织品,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高、产业渗透面广等特点。例如,医用领域高效的阻隔和防护服是纺织品,人工肾脏、人工血管甚至也有纤维制品。环境工程中使用的高温超细纤维滤袋也是纺织品。近年来,产业用高技术纺织品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产业用纺织品在我国纺织行业中的比重已经提到了2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联合创新、协同转型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2015年以来,智能化、自动化大量进入纺织行业,例如,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化学配料、染色、取出,放上包装线全套工作的自动化,今年1月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万锭纱线原来需要700人,自动化后1万锭纱线只需17人,维护机器设备即可。在这样的状况下,落后产能成本高,必然被淘汰。
集成复合材料、电子、机械、航天等各个领域能够为纺织转型升级提供市场需求,企业有望向智能可穿戴服装、面料等科技含量高的方向转型,上下游跨领域、跨地区,联合创新,协同转型可能是纺织行业未来的方向。
更多
市场分析请关注新思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