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美国土地的第10年,优衣库还是没能赚到美国人的钱。优衣库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6.3%,在韩国、澳大利亚的表现也都高于预期,东南亚的业绩稳步上升。唯独轮到美国时,骄傲没有了。据高盛分析估计,上一财年优衣库在美国的亏损可能达到8400万美元,这种不乐观将持续到2016财年。
这并不是因为美国的快时尚行业不行了,2014财年,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7亿美元,超过优衣库2015财年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H&M2015年前三季度在美国市场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2%,门店总数达到381个,是优衣库的将近10倍。
在美国市场,2011年才诞生的电商Everlane,经营理念就是简约的设计,中性的剪裁,高质量的面料,强大的供应链,低廉的价格且保证质量,与优衣库极度相似。当优衣库在美国市场发展没那么快时,像是“升级版电商优衣库”的Everlane,早就找到了新空间。在美国市场超速发展,2014年一年收入就暴增3倍。
Everlane的创始人兼CEO Michael Preysman今年刚好30岁,2011年从纽约一家私募公司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当时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非常大,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颠覆较为高端的服装品牌,Preysman一直在思索如何实现线上高档购物。终于,他想到要让消费者知道每个产品背后的故事,于是,Everlane成立了。
Everlane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摆脱中间商,为人们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服装。
Everlane自己完成所有的商品设计并直接与代工厂联系,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没有在商场设立专柜,没有实体商店,还绕过了与零售商合作的环节。不仅如此,Everlane的广告支出只占到了该公司总支出的5%,他们并没有利用传统的广告或市场营销手段,而是通过口碑扩大自己的粉丝群。这就是$245的羊绒毛衫能够压低定价到$128的主要原因。
据Preysman介绍,Everlane的产品理念就是10年都不过时。Everlane不会季节性地大批发售新品,而是会一件一件地推出,他们每年只会在网站上推出为数不多的新品。每个新产品背后都有个故事,这需要时间和心血。设计者们在产品上线之前想好每一个细节,考虑好产品定位,消费者是否需要它,是否会对产品有所回应。设计团队会为了研究清楚这些问题而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
为了教育市场,告知消费者自己的品牌优势,Everlane在官网上的每一件产品都详细地提供了相关所有信息。在Everlane商品的标签上,消费者不仅仅可以看到商品是哪儿产的,还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成本结构。比如一件白衬衫的标签上会显示,10.77美元花在棉布、线和扣子上,剪裁用了1.22美元,8.35美元是缝制用的,物流运输需要4.61美元,最终成本为24.95美元。这样一件衬衫在Everlane上的零售价是55美元,而同类产品价格在110美元上下。通过坚持网络在线销售,Everlane将自己所出售的高质量低价格产品轻轻松松摆在了页面上,以最大的透明度,及口口相传的好人气做出了业绩,打响了名号。
Everlane更是推出了APP与线下体验,只能体验不能买,也是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模式。
Everlane的成功经验不止值得优衣库学习,更值得国内服装品牌多多参考。
纺织行业前景请关注新思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