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离子交换纤维(IEF)下游用途广泛 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2024-10-24 16:19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离子交换纤维(IEF)下游用途广泛 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离子交换纤维,英文缩写IEF,是吸附分离纤维的一种,其活性离子可与溶液中离子进行选择性交换,产品主要包括阳离子交换纤维、阴离子交换纤维、两性离子交换纤维。
 
  离子交换纤维主要由基体纤维、离子交换基团组成,通常后者覆盖于前者表面。其中,常见的基体纤维主要有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腈纤维、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纤维等;离子交换基团主要有强弱酸性基团、强弱碱性基团、两性基团,例如磺酸基、羧基、季胺基、伯氨基等。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通过纤维单体与交换基团单体共聚纺丝制得,通过纤维聚合物与交换基团聚合物共混纺丝制得,通过高聚物接枝制得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离子交换纤维(IEF)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离子交换纤维具有机械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吸附分离能力强、吸附分离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对碱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稀土金属离子等金属,以及二氧化硫、氟化氢、氯化氢、氨气等气体进行高效吸附分离。
 
  离子交换纤维在饮用水处理、污废水处理、气体净化等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下游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纺织、医药、食品、核工业、环保、海水淡化等领域。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离子交换纤维可从核废水中回收铀以及铁、钠,从电镀行业废水中回收铬,从粘胶纤维行业废水中回收锌,还可以从含有微量铜的废水中回收铜;在医药领域,离子交换纤维可用在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分离、纯化方面,用来制备胰岛素、抗菌素、凝血酶、氨基酸等。
 
  我国离子交换纤维相关研究机构主要有郑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2020年以来,我国离子交换纤维技术与应用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发明专利数量不断增多,主要有“一种胺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制备工艺”、“一种两性离子交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附带离子交换纤维层式的浅层砂过滤器”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4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施行,鼓励类项目中包括吸附与分离等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离子交换纤维作为吸附分离纤维产品之一,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