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氟啶胺作为杀菌剂 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11-05 10:00      责任编辑:许枫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氟啶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吡啶胺衍生物和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氟啶胺具有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特性,对多种病菌(如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等)都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中,氟啶胺被广泛用于防治霜霉疫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根肿病、猝倒病及果树上的疮痂病、黑星病等病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氟啶胺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氟啶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的部分国家。其中,日本石原株式会社是氟啶胺的主要生产商之一,于1988年推出氟啶胺,并相继推出了多种剂型。近些年,中国以湖北正兴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诺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庆丰进出口有限公司、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在氟啶胺的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例如,2024年4月,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500吨氟啶胺化工产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全球各国对于农药残留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氟啶胺也不例外。2023年2月,加拿大就氟啶胺在葡萄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3.0ppm、在葫芦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 0.07ppm进行磋商,并于5月3日批准通过。这意味着在农产品出口到加拿大等市场时,必须严格控制氟啶胺的残留量,否则将面临被拒收的风险。这也促使生产企业和种植户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氟啶胺,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虽然目前氟啶胺在全世界使用无抗性报道,但其抗性风险仍然存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病菌可能会逐渐产生对氟啶胺的抗药性。因此,研发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和氟啶胺药剂组合,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氟啶胺对水生生物有害,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可能会对鱼塘、河流及湖泊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此外,氟啶胺对瓜类作物有药害,在瓜田禁止使用。因此,在使用氟啶胺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总体而言,氟啶胺作为一种重要的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氟啶胺的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抗药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挑战,不断加强研发和监管,推动氟啶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