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紫罗兰酮,化学名称为4-(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3-丁烯-2-酮,又称芷香酮,化学式为C13H20O,是一种萜类化合物。β-紫罗兰酮外观呈淡黄色至黄色油性液体,含香味,可溶于二乙酯、乙醇和二氯甲烷,微溶于水。β-紫罗兰酮具备生物活性以及化学活性,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有所应用。
β-紫罗兰酮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合成法以及间接转化法。物理分离法指以真空薄膜蒸发器作为精馏釜,经过精馏、提纯等流程制得成品;化学合成法指以假性紫罗兰酮为主要原材料,加入浓硫酸等强酸试剂,在低温条件下经过环化反应制得成品;间接转化法指以α-紫罗兰酮为原材料,加入催化剂,经加热、异构化反应制得成品。
β-紫罗兰酮原材料为柠檬醛。在行业发展初期,受技术壁垒高、生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我国柠檬醛市场被海外发达国家占据主导,代表企业包括德国巴斯夫、日本可乐丽等。近年来,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发力以及技术进步,我国柠檬醛市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其产量持续增长,这将为β-紫罗兰酮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β-紫罗兰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β-紫罗兰酮主要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以及化妆品领域。在医疗卫生领域,β-紫罗兰酮具备抗癌、抗炎、抗致畸毒性、降血脂、抑菌等作用,可用于制造维生素A、胆固醇抑制剂、抗真菌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该领域为其最大需求端。维生素A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在干眼症、夜盲症、银屑病、鱼鳞病等治疗过程中应用较多。未来随着维生素A应用需求增长,β-紫罗兰酮作为其核心原材料,市场空间有望扩展。
我国β-紫罗兰酮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新和成、万华化学、荣灿生物、海诺威科技等。新和成为我国较早实现β-紫罗兰酮自主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品已在维生素A制备过程中获得广泛应用。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β-紫罗兰酮作为一种萜类化合物,具备较高生物活性,在众多领域需求旺盛。未来随着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β-紫罗兰酮市场需求有望增长。受益于原材料供应量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我国β-紫罗兰酮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