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聚焦 >

软件定义卫星(SDS)具有多种典型特征 未来发射数量将不断增加

2025-01-10 17:42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软件定义卫星(SDS)具有多种典型特征 未来发射数量将不断增加

  软件定义卫星(SDS)是一种以天基超算平台和星载操作环境为核心的开放式智能卫星系统。根据类型不同,软件定义卫星分为中地球轨道卫星、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软件定义卫星体系架构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引擎、载荷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四个组成部分。天基超算平台、星载操作环境是软件定义卫星的核心,其中天基超算平台具有接口形式丰富、计算能力强大等特点,可动态集成各类有效载荷,载荷即插即用,星载操作环境的容错能力强大,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致的执行环境。

  软件定义卫星具有需求可定义、软件可重配、硬件可重组、功能可重构等典型特点,能够满足和适应多种任务、地区和用户需求,在通信服务、科学研究、地球观察、深空遥感、军事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近年来,欧美中日均在积极布局软件定义卫星,其中欧洲航天局(ESA)、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及卫星制造商空客公司共同开发的“量子”卫星于2021年发射,这是全球首颗完全软件定义卫星。此外国际上软件定义卫星研制企业还包括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美国银河天空公司、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软件定义卫星(SDS)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5月,日本SKY Perfect JSAT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签署合同,建造基于“Space INSPIRE”(即时空间在轨重置)平台的新一代软件定义卫星JSAT-31,计划于2027年发射。

  我国软件定义卫星研制企业包括北京劢亚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西光所、航天科技集团771所等,其中北京劢亚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软件定义智能卫星提供商,拥有软件定义智能卫星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成立于2017年,联盟旨在发展软件定义卫星技术,开发面向卫星的开放、开源的平台级软件解决方案等。《软件定义卫星应用治理框架(AppMatrix)及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团体标准处于制定中,其对提高卫星系统性能、降低成本和研发周期、促进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加快自主可控技术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软件定义卫星发展符合卫星行业智能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发展方向,在从业人员、终端用户、周边产业等多个层面引领着行业革新。目前软件定义卫星仍处于验证阶段,但在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需求下,软件定义卫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软件定义卫星 星载操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