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是可以与人类协同工作并能够承受较大负载的一类工业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是能够与人在生产线上协同工作的一类机器人,可充分利用人与机器的各自优势,以提升生产过程灵活性、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受益于汽车、3C电子等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市场对协作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已经超过3万台。
为便于控制,协作机器人具有轻量化特点。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为满足不断升级的制造需求,生产线建设对协作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例如新能源汽车为实现轻量化发展,压铸件应用比例高于传统燃油汽车,这些零部件在搬运、装配等过程中对机械有一定负载要求,因此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研发制造受到关注。
由于需要与人近距离协同工作,协作机器人安全性要求高,例如机器人表面与连接部分需要光滑平整、能够灵敏感知周围环境等,以防止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研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结构设计方面,在确保结构刚性的同时要最大程度地降低重量,控制系统方面,需要先进控制技术以精确控制动作,从而保证负载能力、控制精度以及安全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多家工业机器人研制企业已经推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例如新松机器人、节卡机器人、优傲机器人、达明机器人、越疆机器人、大族机器人、遨博智能、埃斯顿酷卓等。2024年4月,节卡机器人发布新品JAKA Zu 20,是一款负载20KG的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同月,越疆机器人发布了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20A,负载20KG。
2022年,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市场兴起,在新能源产业需求推动下,渗透率增长加速,2024年,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不仅研制企业不断增多,应用领域也在快速拓宽。现阶段,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在3C电子、家电、汽车、机械设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完成装配、焊接、检测、包装、搬运、码垛等工作。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4年2月1日,我国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的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正式施行,在智能制造板块,将机器人及集成系统列为鼓励类项目,其中包括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及集成系统。总的来看,我国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