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集多种高科技技术于一身的高端医疗器械,其具有技术门槛高、制造工艺复杂、研发风险高、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受技术限制,目前全球及我国ICD市场主要由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百多力、圣犹达(被雅培收购)等企业占据主导。我国ICD市场需求依赖进口,产品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的除颤器,属于三类有源植入医疗器械。ICD同时具有除颤和起搏的功能,是临床预防心源性猝死(SCD)的最佳治疗方法,现阶段,ICD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实现较高的市场渗透率,但在国内市场上,ICD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我国ICD市场尚处于蓝海状态。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依据出厂价,2020年,我国以起搏器、ICD为代表的心脏节律管理设备(CRM)市场规模已达到32.4亿元。作为CRM最重要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我国ICD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国产替代、医疗水平提升的背景下,我国ICD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将达到10.2亿元。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进步,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步伐加快,但截止到目前,国内暂无获得药监局批准的ICD产品。我国ICD市场需求完全依赖进口,但国外ICD售价高昂,且供货不稳定,ICD国产替代需求迫切,现阶段,国内从事研究ICD的代表企业包括创领心律医疗、无双医疗等。在国内企业积极布局下,ICD有望于2025年迎来国产替代高峰期。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源性猝死(SCD)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受医疗水平限制,我国SCD抢救成功率极低,不足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SCD死亡人数位居全球首位。ICD是治疗SCD的“金标准”,我国ICD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20年,ICD被纳入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采清单,随着集采工作的推进,ICD终端价格将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医疗水平提升,未来ICD有望进入国家医保,届时将惠及更多患者。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提升,我国ICD市场保持较高增速增长,ICD属于三类有源植入医疗器械,其具有制造工艺复杂、研发风险高等特点,目前我国ICD市场由国外企业垄断,国内暂无国产ICD产品上市,但在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的驱动下,未来五年,我国ICD有望迎来国产替代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