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程菌是通过设计编辑工具以及反馈回路构建的具有诊断疾病或者靶向治疗疾病的工程菌株。微生物是人体第二套基因组,在人体中,微生物广泛寄生在泌尿生殖道、皮肤、口腔、呼吸道、胃肠道等部位,工程菌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具有多功能、高效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进步,工程菌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药工程菌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医药工程菌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是通过粪菌移植(FMT)方式治愈肠炎,后FMT在肝性脑病、慢性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方面也多有应用。但受制于操作水平、技术手段有限,长期以来,医药工程菌治病能力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兴起,才为医药工程菌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和生命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医药工程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医药工程菌在代谢平衡调节、免疫调节、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能实现精准治疗目的,特别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未来十年,在肿瘤免疫领域,全球医药工程菌市场将保持24.8%以上的增速增长。
工程菌在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包括强生、美国Synlogic、美国Advaxis、日本Anseropharma、美国Osel以及中国和度生物、羽冠生物、港药溶瘤等企业。受技术限制,目前全球医药工程菌尚处于研究阶段,少数企业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比于国外市场,我国医药工程菌相关研究较为落后,但近年来,中外差距正不断缩小。
全球医药工程菌研发热情较高,随着市场认可度提升以及研究不断深入,医药工程菌行业投融资事件增多,近五年来,医药工程菌行业总融资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丹麦等地区,其中美国医药工程菌总融资规模最高。在国内,和度生物于2019年底和2021年10月相继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羽冠生物是2020年创立的新企业,其于2021年3月份完成14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勃林格殷格翰风险基金(BIVF)和IDG资本共同领投。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作为新型微生物,医药工程菌在肿瘤治疗、炎症治疗、代谢调节等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未来在资本助力、技术进步、研究水平提升的驱动下,医药工程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但现阶段,全球医药工程菌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发展仍面临技术水平低、工程菌效率低、法律不健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