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首款国产双抗药物获批上市 国内市场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2022-12-19 18:53      责任编辑:程玉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双抗药物,全称为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是指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与靶细胞与功能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对靶细胞杀伤力的药物。双抗药物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化学偶联法、基因工程法、双杂交瘤融合法。与单抗药物相比,双抗药物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以及降低脱靶毒性、提高抗体选择性与功能性等功能,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双抗药物赛道也持续火热。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17.3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821.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3.0%。在此背景下,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双抗药物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为43.4亿美元,同比增长51.2%。
 
  目前国外已获批上市的双抗药物包括2014年上市的blinatumomab、2017年首次获批的emicizumab、2021年首次获批的amivantamab和2022年首次获批的faricimab等,其中blinatumomab、emicizumab两类产品已在国内获批上市。我国双抗药物市场由国外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产化率较低。
 
  但近年来,在庞大需求以及广阔市场前景驱动下,我国双抗药物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研发进程不断加快。2022年6月底,首款国产双抗药物获批上市,为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主要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除此之外,信达生物、岸迈生物、恒瑞医药、宜明昂科、百济神州、齐鲁制药、宜明昂科、友芝友、康宁杰瑞等多家本土企业双抗药物项目正处于研发阶段。
 
  当前在本土企业研发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国产双抗药物品种与国际品种之间差距正不断缩小,未来国内双抗药物市场国产替代进程有望不断加快。同时,未来随着双抗药物品类不断增加,国内市场有望迎来大爆发阶段,预计到2025年我国双抗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98.5亿元,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员表示,双抗药物是新型二代抗体,与单抗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是未来免疫治疗药物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驱动下,双抗药物市场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在此背景下,本土众多企业纷纷加入研发赛道,目前已有首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未来随着本土企业研发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双抗药物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字: 双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