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不仅为科研与市场对接提供了新方式,也为我国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布了多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政策文件,如广东省制定发布的《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试行办法》、河北省科技厅发布的《河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指引》、北京市政府发布的《背景是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等。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明确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并发布相关支持举措或管理办法。
近年来,我国对科技研发重视度较高,科学研发投入连续创新高,根据科技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科学研发投入增加,利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长期来看,我国研发投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将随之增加。
根据新思界产业园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年全球及中国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根据投入主体不同,新型研发机构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三类,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2140家,企业单位性质的机构占比68%。
分地区来看,我国各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态势不均衡,其中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区起步早,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较成熟,山东、湖北、重庆、河南、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通过与省内重点支柱产业密切契合,发展特色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增长速度较快。根据重庆科技部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3家,截止至2021年底,重庆累计新型研发机构达179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居西部第一。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省市地区尚未形成统一且明确的认定标准,且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率仍较低。未来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仍需健全各部门协同管理体制、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布局及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