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学术研究商业化并将创新用于公益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影响社会的可市场化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支持创新和经济增长。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需要科研单位、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其具有高风险性、高投入、高技术、不确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技术转移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技术转移行业在商业模式、从业人员来源、投融资方式、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应用体系建设等方式实现了较大转变与升级,但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较低,在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
在政策方面,为推动技术转移行业专业化、高质量发展,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给户口、给职称等扶持政策展开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一大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相继获批,如湖北汉襄宜示范区、安徽省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
技术转移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力量推动,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技术转移这一行业,具体包括博士科技、洪泰基金、高航网、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庖丁科技、中部知光等。目前来看,市场上的技术转移机构较多,整体可分为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以企业/投资机构等为主体以及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三大类。
技术转移是技术向市场流动的过程,但这一技术的市场化并不容易,现阶段,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仍存在高层次/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紧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信息共享不畅、资金不足、转化服务系统尚未完善等诸多问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技术转移行业具有长期、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其需要科研单位、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但由于信息不对等、人才紧缺、资金不足等因素,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较低。为更好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未来相关企业和机构仍需在人才培养、服务系统建设、商业模式等方面作出升级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