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影响、沉积物移动、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红树林规模不断下降,尽管2010年以来其损失率有所下降,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境退化等问题依旧突出,红树林生态修复需求迫切。
红树林生态修复是指协助退化、受损或破坏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海洋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包括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床、海湾、海口等多种生态类型,其中红树林有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之称,具有净化海水、固岸护堤、固碳储碳、调节气候、防风搏浪、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年红树林生态修复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显示,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我国是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约3.0万公顷,广泛地分布在南方海岸线,其中广东红树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占比约39%,主要分布在广州南沙湿地、湛江雷州半岛、江门镇海湾、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等。
红树林生态修复分为修复现有红树林、营造红树林两种。营造红树林分为一般滩涂、困难滩涂红树林营造及退塘还林;修复现有红树林分为退化红树林修复、外来红树纯林改造等,生境修复和植被恢复为其主要修复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视度提升,发布了多项国家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如《红树林保护修复特别行动计划》、《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广东省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并为相关项目提供中央金融资金支持。在政策规划下,预计2025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将达到3.6万公顷。
除政策规划、政府资金扶持外,一些研究机构、民间组织、投资机构、私营部门等也加入到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中,如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广西海洋科学院、京东物流、广西中禾、榄钱生态等,红树林生态修复市场空间正不断扩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红树林生长速度较快,但其生态修复为长期工程。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功能,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对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天然红树林面积较小,以人工种植林为主,未来应当注重天然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尤其是濒危红树林物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