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思界资讯 > 思观点 >

乏燃料产生量、累积量不断增加 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大

2025-01-20 17:31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乏燃料产生量、累积量不断增加 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大

  乏燃料后处理是对受过辐射照射、被使用过的核燃料进行化学处理,除去其中裂变产物,回收未用尽和生成的核燃料物质,如铀和钚。乏燃料后处理是核燃料循环的关键部分,其不仅有助于扩展核燃料供应来源,同时也减轻了环境负担,对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乏燃料常由核电站核反应堆中卸出。近年来,我国核电工程建设速度较快,目前已处于全球核电大国的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24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达到102台,装机规模约为1.13亿千瓦。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乏燃料后处理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核电工程建设推进,我国乏燃料产生量、累积量将不断增加,预计2025-2030年,我国乏燃料产生量分布将达到1500吨、2800吨,累计量分别为1.5万吨、2.6万吨。在此背景下,乏燃料后处理需求将持续释放。

  乏燃料属于高放废料,须经过10年左右的在堆贮存。乏燃料贮存分为湿法贮存、干式贮存两种,湿法贮存是将乏燃料放在特定水池中进行贮存;干式贮存是乏燃料组件在乏池中冷却后转移到干式贮存设施中进行贮存。干式贮存相比于湿法贮存具有运行费用低、安全性高、灵活度高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主流贮存方式。

  近几年,早期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在堆贮存池逐渐达到饱和或即将饱和的状态,乏燃料离堆贮存需求紧迫,2025年我国乏燃料离堆贮存需求量将达到5800吨左右。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采用闭式核燃料循环路线,但该路线存在极高的技术难度,且处理厂建设周期长,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较低。

  为提高乏燃料后处理能力,我国政策多次提及建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在政策引导、需求释放等驱动下,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景业智能、航天晨光、应流股份、江苏神通、海陆重工、通裕重工等大型企业具有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将共享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红利。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核电工程建设推进、在堆贮存池趋于饱和,乏燃料待处理量正持续增加,乏燃料后处理市场需求空间广阔。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较低,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迫在眉睫,但后处理厂建设投资大,总投资规模达数千亿元/每厂,未来乏燃料后处理环节支出占比将不断提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