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刚过,河北部分地区爆发了因企业拒收鲜奶而导致奶农出现杀牛和倒奶的事件。在此之前,青海、山东等地区也发生奶农倒奶、杀牛事件。在倒奶频发的2015年1月,国内生鲜奶价格跌到了3.7元,同比下降12%。
“倒奶杀牛”事件为何发生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牛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算得上是很“精贵”的东西,因此,“倒奶杀牛”事件发生之后,一时间引起舆论的哗然。
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乳业竟然会出现“倒奶”现象?有调查发现,这次倒奶风波的主角是奶牛养殖散户,对一些大型牧场来说,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波动,相反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业内认为,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折射着奶业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的真实现状以及发展路径。
与散户养殖相比,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具有单产高、品质好、成本更低的优势。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可以运用一体化专业饲养手段,有效保证牛奶质量,生产效率也比传统饲养要高上30%-50%。同时,由于采取了标准化设备和设施,一旦有什么新技术新手段,这些牧场都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对此进行推广。
反观散户养殖模式,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养殖效益明显偏低,很难消化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前些年国内市场缺原奶时,散养户还可通过向中小型乳企销售度日,但随着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散养户供应的原本品质上本就不高的原奶自然成为被市场最先淘汰的部分。
如何保障奶业健康发展
倒奶事件不是中国的特例,其他国家的奶业发展史上也曾有类似事件出现,那么他们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呢?
美国奶业发展了近百年,借助一系列政府支持项目和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力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奶农利益保障机制,对于保护奶农生产积极性和防范价格大幅波动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对当下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美国已有超过2.3万家奶牛养殖场加入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该计划相当于一项保险政策。奶农缴纳一定保费,当连续两个月内全美牛奶均价和平均饲料成本之差低于目标利润水平时,奶农将从政府部门获得补助。农业部官方网站设有专门的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页面和自动图表工具,帮助奶农计算所要缴纳的保费和可能获得的补助。
除奶制品利润保障计划外,美国农业部还有配套的牲畜毛利润计划和奶制品捐赠计划。
牲畜毛利润计划是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牛奶、玉米、大豆的期货价格而非现货价格来计算养殖场的利润,便于同时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奶制品捐赠计划,是指若连续两个月内全美牛奶均价和平均饲料成本之差低于最低保障利润时,农业部将以市场价格购买奶制品,捐赠给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营养补贴的机构。
除政府制定的支持政策外,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奶业合作社,在保障奶农利益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约85%的奶农已加入奶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处理和销售牛奶。合作社会充分考虑奶农作为供应商的利益,利用集体谈判力量与牛奶收购商和加工厂协商价格,保证奶农获得较高的收购价格。奶农只需提供保质保量的牛奶即可。同时,一些奶业合作社还运营奶制品加工厂来平衡市场供求。比如,在满足客户需求后,将过剩的牛奶加工为黄油、奶粉、奶酪。
奶农倒奶的背后反应的是整个产业链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切实保障奶农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要位,才能使奶制品行业逐渐朝向健康的道路上发展。
美国奶业也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中国奶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对奶业发展也要保持相当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