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透露,人民币可能很快就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入SDR等同IMF正式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
1969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IMF创设了特别提款权(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隔五年对SDR进行一次评估。按照标准,SDR篮子的组成货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货币篮子必须是IMF参加国或货币联盟所发行的货币,该经济体在篮子生效日前一年的前五年考察期内是全球四个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地之一,符合“主要交易国”标准;二是“使用自由”标准,即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广泛使用并在主要外汇市场中广泛交易,该货币为《基金协定》第30条第f款规定的“自由使用货币”。
就第一个条件而言,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第五大服务出口国,两者加总稳居全球第三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国地位,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欧元和美元),早就符合条件。核心症结在于第二条标准,即加入符合IMF规定项下的自由使用标准,也就是要广泛用于国际支付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的程度。这一标准人民币正在靠近。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显示,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在全球支付市场占有率拓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与亚洲、欧洲各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核准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协定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特别是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与英国、德国、卢森堡、法国、瑞士分别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形成了“五足鼎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格局。一个覆盖欧洲的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正在形成。
当前,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门槛”的主要障碍还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它既可消除人民币加入SDR的技术障碍,也利于打消部分国家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要价。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变成决定人民币是否进入SDR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变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完善金融风控机制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为人民币入篮铺路。
据新思界
投资分析师分析,如果人民币加入SDR,未来全球至少有1万亿美元国际储备将转为以人民币存储,这将可以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会增强SDR货币篮子的代表性,也对稳定世界金融局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中国自身而言,纳入SDR并非是最终目标,借此加入SDR之际则又是一次倒逼内外部改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