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SLF分别调整为2.75%、3.25%。此前,二者利率分别为4.5%和5.5%。
SLF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作用是给货币市场一个上限,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力。
央行表示,调整旨在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同时结合了当前流动性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
本次SLF利率下调顺应低利率环境,表明货币宽松延续,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指出。“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加上SLF、SLO、MLF和PSL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SLF利率为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投资分析师表示,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仅仅依靠公开市场操作来稳定利率面临着较多困难。主要原因是政策协调、金融创新、资本项目开放等因素会产生许多不可测货币需求冲击。
利率走廊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商业银行预期,避免预期利率飙升而出现囤积流动性倾向,从而达到稳定利率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明显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性,商业银行才有意愿使用某种短期利率作为定价基础,才可能培育出未来的政策利率。
另外,走廊还不仅有助于降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使用频率和幅度,降低操作成本,也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更多
财经新闻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