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公布我国2015年GDP增长6.9%,这也是我国从2010年以来经济发展增速最低的一年,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感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L”型增长,未来经济发展将很难破“7”。
中国经济是否见底?对于这一问题,市场一直存在争议。此前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曾刊发的权威人士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文章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形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预计,2016年经济会持续回落,并在年末出现触底趋稳的迹象,本轮底部运行的长度将持续一年左右。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L型增长会有三到五年,目前还没到谈复苏的时候。
人们在看到我国2015年GDP增速为6.9%的同时,不少学者、专家也在感叹2015年GDP的6.9%来之不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些要素在发生变化。这个发展阶段就意味着我们产业结构要调整,往服务业、往高端的方向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就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放缓。但在放缓的同时,就业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从较为正面积极的反馈来看,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走势的认同和理解正在加深。目前较为流行的L型判断极具艺术性,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经济不会出现境外唱空机构所描述的硬着陆,另一方面也承认了客观规律下的减速。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判断对于聚集全社会的力量专注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快速走出L型,实现U型或者V型当然更好,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中国政府不会再使用强刺激手段。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无论学者、专家是否认可中国经济L型发展,也无论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到L型发展的境遇,2015年对于中国的确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国家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不仅局限在传统制造业,在新兴金融产业等方面都进行较为全面的改革,中间也触动一大批集团的利益。
在困难重重、阻碍不断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依旧能够保持在6.9%的高水平发展实属不易。而这一系列的改革与产业调整,也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我国经济长效、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
财经新闻请关注新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