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李克强总理提出新的要求: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继续减少红顶中介组织,继续减少不合法不合理收费。力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减轻群众经济负担。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5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总量减少近一半。而且,减法甚至有一直做到零的决心:以2015年5月国务院决定为标志,“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减”的另一大动作便是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实施精准减税。李克强总理明确说,这本身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他强调:“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权力的“减法”,直接换取的是便市场活力的“乘法”。自政府频出“减”招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大大增加,近两年来,新注册企业每天都在12000家左右,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创新企业,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让经济飞起来
“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的故事——也可以称之为“加法”的故事。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这道“加法”题融入了的要素,那就是“互联网+”。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这个“加”便在更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推进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李克强总理形象地比喻: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被提升至战略高度的“互联网+”,一方面激发出全新的经济模式和业态,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也担负起改造升级传统行业的使命,推“陈”出新。借助互联网这一催化剂,中国经济的产业格局正在颠覆重塑、新旧动能正在加快转换。
作为这一加法的工具,互联网本身也需要“加”。因此,李克强总理一直力督“提网速、降网费”。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宽带网络这一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提质升级将获得更多更广的机遇。
除此之外,政府自身改革亦可从“互联网+”中汲取能量。李克强要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大多数审批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这意味着生产力的解放。而政府真正要加强的工作就是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实施“双随机”抽查,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公众正在见证这样一场改变:政府办事部门依托“互联网+”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地便利百姓。
更多
宏观环境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