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全国两会,有媒体盘点,中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5个量化指标任务中,只有“进出口增长6%左右”的目标没有完成,或者说是相差甚远。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在时隔六年后,再度经历衰退,全年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人民币,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
如果一定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导致了中国货物贸易下降;但也必须看到,2015年的全球货物贸易总体下滑明显,中国在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中,表现仍然突出。
然而,与中国货物贸易出现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贸易实现了长足发展。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2015年全年中国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增幅均比上年提升。全年服务出口和进口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连续12个月运行在10%以上。
不仅如此,中国的服务贸易的结构继续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对外贸结构升级作用更是进一步显现。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5.4%,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服务出口占比为11.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服务进口占20.5%,提升5.1个百分点。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之中,服务贸易具有知识含量高、资本和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其比重的提升将有力促进中国外贸结构优化。
我国服务贸易区的如今的成绩并不是简单的事,早在2014年,中国就已经开始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当年5月和10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在这两份文件中,就已经将服务贸易作为支持外贸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到2016年初,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服务贸易的步伐,先后又有四个全国性文件涉及服务贸易。
长期以来,货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货物贸易有所萎缩。而此刻,得益于具有知识含量高、资本和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等特点,中国服务贸易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初步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继续稳步发展,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开始兴起;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东部沿海省市,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立足于扎实的现代服务业基础,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力军;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今天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仍比较落后,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从内部结构看,服务贸易自身存在着出口结构不够平衡的问题,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出口居主导地位,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现代服务出口占比偏低;同时,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服务贸易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统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都有差距。
宏观经济分析师表示,在如今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正当其时。因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是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货物贸易结构优化和对外贸易质量效益提升。与此同时,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出口、带动就业,实现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