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推出了严格的住房限购政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系列组合楼市调控政策,被奉为“史上最严”。当天深夜,深圳也发布的楼市调控新政,要求非户籍居民购房社保缴满年限由此前的1年提高至3年,继上海之后,成为第二个跟进“楼市调控”的一线城市。
昨晚10时50分左右,深圳市政府在线连夜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主要包括多渠道增加住房供应、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完善购房政策、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等六条政策。
《意见》共有六条,对市民有直接影响的主要集中在两条。首先,实行差别化信贷,《意见》第三条规定,对深圳无房户且近2年内无住房贷款记录的购房者,贷款首付比例继续执行最低3成;对深圳无房户但近2年内有住房贷款记录的,或在深圳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结清住房贷款的,贷款首付比例执行最低4成。
其次,收紧限购条件。《意见》第四条则规定,深圳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非深圳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及以上在深圳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而深圳2010年房产限购政策是:对于能够提供在深圳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深户居民家庭,限购1套。
自去年“330”政策实施以来,深圳房价一路走高,在国家统计局新发布的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中,深圳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57.8%,两项指标高居全国第一。
据相关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购房人群中,深户比例占七成,购买二手房的人群约9成申请房贷,平均贷款成数是6.5成。
行业分析师表示,近期一线楼市快速升温,通过各类金融杠杆的助力,投资性需求暗流涌动。此次深圳出台的新政,对炒房人群打击力度较大,在短期内能够有效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但对于真正在深圳稳定就业、居住的非户籍家庭来说,住房需求影响不大。
此外,深圳楼市新政在打击炒房人群的同时,也提出合理把握住房贷款规模、严格控制首付贷、增加住房供应、防范金融风险。
首付贷方面,《意见》指出,结合前期全市首付贷风险排查情况,继续开展全市金融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严禁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
住房供应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大住房供应力度,通过增加居住用地供应、盘活闲置土地、加大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从供给侧加快住房有效供应,平衡供求关系。
在金融风险方面,《意见》提出,严禁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律功能,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规范经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购房首付款的来源核查。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上海、深圳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易量,交易量的紧缩会导致房价的回落。其他一些房价过热的一二线城市预计也会跟进调控政策,但是预计力度不大。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18年中国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转型策略深度分析与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