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春季年会期间发布了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将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6.5%。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短期所呈现的企稳迹象相吻合。
不过,全球经济仍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短期企稳迹象明显
自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人民币在经历了一段时期贬值预期不断加大的压力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既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有关,也与中国央行积极调控措施有关。
二、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年初触底后,开始大幅的反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40美元/桶左右的区间徘徊。油价的反弹给国内的石油开采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利好。并且,基础原材料价格反弹有利于企业积极补库存,带来PPI指数的改善。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PPI指数显示,虽然目前同比数据仍继续为负,但是数据出现改善,环比转正。这是经济积极改善的重要信号。
三、本月初发布的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重新回到荣枯线上方,达到50.2,创9个月新高。
即将发布的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很可能也会验证这一改善的迹象。
对于上调中国经济增速的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上调增速预期是对中国已宣布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反应,并指出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服务业的增长将是稳健的。
全球风险不可小视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这几个月以来,全球资产市场波动再度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继续面临增长阻力。此外,几种非经济因素的压力也对经济活动造成威胁。
报告指出,从纯经济角度看,重要的风险包括金融动荡再次出现,通过自我强化的负面反馈回路形式,损害信心和需求。新兴市场的净资本外流增加,可能导致这些经济体的货币进一步贬值,最终引发负面资产负债表效应。同时,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起伏将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除此之外,报告还特别指出了还有来自政治、地缘政治或自然情况的压力。在美国和欧洲,政治讨论重心日益转向国内。在英国,计划于6月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地位公投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不确定性,‘英国退欧’会干扰现有贸易关系,从而可能带来严重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破坏影响。
针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行业研究人员建议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之外,特别强调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和全球监管体制建设的重要性。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