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份,不管是从楼市成交量、成交价格,还是土地市场的多个指标来看,二线城市均领跑全国。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房价数据,3月百城房价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0个,其中,二线城市领涨,涨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东莞、惠州、苏州、昆山、上海、中山、合肥、深圳、保定、南京。
具体来看,东莞、惠州环比涨幅超过6%,苏州、昆山、上海涨幅在5%-6%之间,中山、合肥、深圳、保定、南京涨幅在3%-5%之间。
从成交量来看,21世纪宏观研究院分析15个典型二线城市3月新建商品住房成交,15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2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60.6%,同比增长96.4%。
从楼面均价来看,从土地市场上来看,二线城市3月楼面均价2032元每平方米,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104%。
从土地出让金来看,2016年1-3月,全国土地出让金排名前二十个城市成交总额为2767.1亿元,同比增加14%,上榜门槛约58亿元。一线城市出让金总额为605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京沪同比降幅逾三成,除广州外排名均有降低;二线城市占据过半席位,其中8个城市同比增幅过百,南京、杭州居前两位,出让金分别为333.2亿元和238.6亿元。
二线城市楼市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过2015年多轮货币信贷政策调整后,信贷全面放松,目前购房信贷优惠位于窗口期。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数字达到2.51万亿元,创出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04万亿元,较“四万亿”刺激政策期的2009年1月新增信贷1.62万亿元还超出8900亿元。个人贷款多增的绝对主力也是中长期,房地产按揭明显增长。
二、股市恶化,新型产业待起,巨量热钱无地可去,房地产投资属性被强化。2015年的股灾之后,市场上大量的资金进入楼市,相比其他领域的投资,一二线城市的资产比较优质。再加上2015年以来国家倡导住房消费,频出去库存新政,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被强化,成为了股市、债市等理财渠道失利撤退资金的去处。
三、利好二线城市的楼市新政迭出,促进了住房消费,助推了楼市热度。在全国房地产去库存基调下,支持端政策频出,并实际助推了二线重点城市的热度。以货币信贷宽松政策为例,在2015年多轮货币信贷政策调整后,2016年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至20%,二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降至30%。 2月末,央行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为信贷需求的增长提供更宽松的环境。一线城市为排在利好政策之外,二线城市仍享受国家去库存新政的政策红利。
四、一线限制性政策和高房价挤出了部分需求转入二线城市,与此同时,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更多资金从三四线城市涌入了一二线。
行业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热点二线城市的潜力越来越受到市场各方的重视,二线城市具备一定的刚性上涨空间,但本轮二线城市的快速上涨,已经脱离了供需的基本面。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成为助推市场热度和价格上升的重要推手,也将直接助推二线城市的楼市风险。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