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3月进出口数据。据数据显示,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约1.9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同比大增18.7%;进口8555亿元,同比下滑1.7%。3月的进出口数据终于迎来了9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进口降幅在继2月份缩小之后,继续收窄。
持续性有待观察
行业研究人员认为外贸回暖有以下原因:一是因低基数效应,去年3月出口环比-14.4%;二是因全球贸易回暖明显,波罗的海指数三月环比上涨25%;三是因美欧制造业回暖,美国pmi3月回升至荣枯线之上(51.8,前值49.5),欧洲(3月pmi51.6,前值51.2),带动对中国商品需求。此外,前期一带一路大项目订单的陆续落地也有帮助。
内需好转和价格企稳共同推动进口增速降幅收窄。不过,对于后期出口能否维持如此快的增速还有待观察。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速为-9.6%,仍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外需前景不容乐观。此外,3月份贸易顺差继续收窄,对一季度GDP有所拖累。
未来有两个因素会影响进出口数据,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IMF下调2016年增长至3.2%,仅比2015年高0.1个百分点。未来仍有可能继续下调。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增加,影响出口。仍要通过加大通关便利加大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减税力度来稳定出口。
经济拐点来临?
现在讨论的重点是外贸回暖给当前的经济回暖会增加多少砝码。人们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二季度经济反击战。
从宏观面来看,二季度经济、通胀和汇率三个核心变量都相对稳定,这是个难得的反攻窗口期。之所以说难得,是来自三个“巧合”:1、前期刺激政策遇上开工旺季,增长回暖;2、寒潮天气消退遇上大宗趋稳,通胀趋稳;3、内部经济企稳遇上外部加息推迟,汇率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外贸反弹为二季度经济复苏再下一城,经济反击战已经开始。当前迎来的不仅仅是短期经济增长复苏的拐点,还是长期经济趋势下滑转向平稳的大拐点。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