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中国股市和债市出现双杀。不少人提出疑问:货币政策宽松转折点来临?
周三,沪指午后一度暴跌逾4%,连破20日、30日均线,创业板跌逾6%。银行间市场方面,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七年续发国债中标收益率远超预期。近来信用违约事件频发,令信用利差创出阶段性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根本原因不在基本面上,而是流动性变化对市场的冲击。导致流动性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降准预期落空、通胀压力和预期持续、财政缴款、杠杆风险等。分析师担心,流动性预期前景负面,货币政策预期或由全面宽松转向松紧适度。
经济开门红
从2014年11月开始,央行已经6次降息5次全面降准。叠加房地产新政以及政府稳增长的拉动,中国一季度经济取得了 “开门红”,工业增速、投资增速、房地产销售、PPI、PMI、进出口等系列宏观指标全面反弹,大超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大幅好转是加杠杆、补库存换来的,金融与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依然最大。一季度银行业放贷4.67万亿,同比多增9301亿元,新增贷款额创下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反弹至6.2%,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达到19.6%,为遏制经济下行立下汗马功劳。
在此背景下,华尔街投行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瑞银将2016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6.2%上调到6.9%。高盛将中国二季度 GDP 季环比年化增速预测从 6.3%调至 7%,全年预测从 6.4%升至 6.6%。
货币政策宽松转折点来临?
随着经济回暖,未来的货币宽松政策会不会告一段落?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除了要继续支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也要注意防范宏观风险,尤其是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到货币信贷增长对未来物价走势和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央行释放的信号是,在经济回暖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宽松措施的意愿下降。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中国短期内的政策宽松势头可能已经见顶、进一步加码宽松力度的空间已相当有限。经济显现积极信号后,中国将更侧重于金融稳定,当前信贷增速或在下半年放缓,以防止出现宏观经济长期风险。
房地产方面,鉴于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已大幅上涨、房地产销售已强劲反弹,短期内再出台进一步地产宽松政策的可能性很低。事实上,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已经收紧了当地的房地产政策。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