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数据显示,受出口持续下滑影响,中国台湾地区一季度GDP同比下滑0.84%,不及预期。这已经是台湾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萎缩。
台湾地区的出口已经连续10个月同比两位数下滑。出口的下滑抑制了工资的增长和消费,抵消了台湾地区政府刺激措施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台湾3月出口成长率衰退11.4%,这是从去年2月以来连续第14个月负成长,追平了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连续14个月出口负成长的历史纪录。由于2月的出口订单仍然衰退,可以合理预期,4月的出口仍然会是负的;也就是说,这一次台湾面临出口不振的情况可以比拟金融海啸。
虽然,过去14个月的出口负成长11.9%,比金融海啸时期连14个月的负成长24.6%低一些,但是这一次衰退时间却比较长。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切的说,到底何时出口才能重新回到正成长,这突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国际经济情势不佳以外,更重要的是,台湾面临几个重要的结构性问题:
一、过去几年国际经济快速整合,亚洲地区的整合速度更快,其中以新加坡和韩国最具代表性,尤其韩国又是台湾地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当韩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陆续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之后,对于台湾地区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就会逐渐浮现。
韩国在2005年与东盟十国签署了FTA,然后逐年降税,2015年全面降税完毕;2012年韩国与美国签署了FTA,然后又陆续与欧盟及大陆签署,而且都已经正式生效,这些正在逐渐蚕食台湾的出口市场,对台湾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二、大陆供应链快速形成,同时大陆正在执行“进口替代”政策,由于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都是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这些产品正是大陆进口替代政策中,最容易被替代的部分。
三、服贸与货贸协议一直没有进展,以致于与其他地区洽签FTA也同样受阻,在对于台湾经济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过去几年岛内外企业对于在台湾的投资都显得相对保守。在缺乏投资的带动下,经济成长动能不足,产业技术也不容易进步。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面对结构性的不利因素,台湾当局应该加速进行国际经济整合,包括两岸的服贸与货贸协议。台湾要尽快调整相关法规和体质,以面对更大的开放。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