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区域发展指数贵州第一,为11.94%。区域发展指数仍呈现和去年同期差不多的特征,各地分化趋势持续,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依然很快,但是放慢的地区依旧很慢。
区域发展指数是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进行加权测算而来,权重分别为10%、20%、20%、20%、30%。
上述区域指数分为5个形态:小于5%反映经济过冷;5%-10%反映趋冷;10%-15%反映稳定;15%-20%反映趋热;20%以上为过热。一季度有3个省经济过冷或者接近过冷。
根据测算,今年一季度21区域指数全国排名第一的是贵州,指数为11.94%。其中,贵州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增速分别是12.6%、21.1%,为全国第一。贵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为两位数,且居全国前列。
西藏、重庆、湖北的一季度21区域发展指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到第四名,上述省市自治区在2015年一季度也为全国前4名,但是前后顺序有别。
21区域发展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是资源型、重化工业型省份。今年一季度排名倒数后六位的分别是辽宁、山西、黑龙江、新疆、陕西、吉林,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到倒数第六。
辽宁是全国唯一的发展指数为负数的省份。其中,辽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投资增速、二产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8.4%、-27.4%、-6.9%、-12.6%。该省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也只有4%,为全国最低。
山西、黑龙江、新疆的工业增速在全国靠后,都是资源性省份。陕西也是资源型省份,但由于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其发展指数稍微高一些。一季度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7.7%,高于全国。陕西区域指数整体靠后主要与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速只有-4.7%有关。
不难理解,山西、陕西区域发展指数靠后,与其依赖的煤炭行业关系密切;新疆、黑龙江区域发展指数不高,与石油开采行业比重较大有关。
另外,很多省份区域发展指数不高,比如青海、云南、内蒙古、甘肃、河北等,都在全国16名以后,与这些省市自治区的重工业比重较大有关。
今年的数字也有一些异动。上海2016年一季度区域指数达到10.51%,为全国第六名。并不是因为上海工业和投资增长很快,而是因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28.3%,名次为全国第一。上海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4.3%,为全国倒数第二。
另外,广东的一季度区域发展指数为10.46%,为全国第七,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8%有关。
总体而言,一季度21区域发展指数的一个特征是分化加剧。不仅在区域板块分化加剧,区域内部也有分化。即便是东部地区,有区域发展指数靠后的如山东、北京,也有靠前的如广东、上海。中部的山西区域发展在全国排名靠后,但是中部其他地区也有靠前的,比如湖北、河南等地。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目前中国以服务业逐步代替工业、以消费逐步代替投资、以内需代替外需,成为经济主要动力的转换还没有完成。这是资源型大省、重化工业比重大的省份发展滞后的原因,上述调整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中国区域经济的分化仍将加剧。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