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发改委将采取七大措施努力稳定民间投资,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大力推广PPP模式等。
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12年,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比重从49.8%上升到61.4%,到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了64.2%,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民营经济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毋庸讳言,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市场化进程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但进入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例出现了近10年罕见的下滑。一季度数据显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至62%,比去年同期降低3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降低2.2个百分点。
赵辰昕强调,发改委将围绕解决部分地区和部门政策落实不到位、出台措施不配套,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等问题,完善政策、狠抓落实,采取七大措施努力稳定民间投资:
一是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
二是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围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主动服务民间投资,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缩短投资核准报建周期,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尽早落地。
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围绕鼓励平等竞争,解决部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贴标签”现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四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政府投资范围、方向和结构,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发挥引导和放大效应。
五是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规范银行涉企收费,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六是大力推广PPP模式。推动加快特许经营法等立法进程,加强制度法规创新供给。通过完善价格政策、挖掘项目商业价值等手段,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
七是加强服务规范管理。进一步取消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鼓励和规范民营企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5月4日和9日,不到一周的时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次公开提到,要破除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5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抓紧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做到同股同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中央高层多次谈及民间投资,显示出了对民间投资的高度重视,这是民间投资打破各种隐性壁垒的有力契机。民间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