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土地市场异常火爆。不到半年光景,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其中二线城市尤其疯狂。在这波拿地热潮中,拥有更强资金能力的上市公司和国企成为了地王收割机。
地王频现 二线城市成拿地主战场
近来楼市的疯狂已经从客户传导至房企。房企疯狂拿地,一二线城市地价飙涨,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高烧不退”,以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也“地王”频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年内中国已经拍出了152宗“地王”,而同样的口径在2015年全年只有95宗。152宗地王中,一线城市仅有21宗。二线城市中,仅厦门、苏州、南京、合肥四个城市就出现78宗地王。其中厦门1宗、苏州35宗、南京33宗、合肥10宗。
当前一线城市土地稀缺,地价高涨,北上广等地先后出台了针对土地市场的间接性收紧政策,而三线城市仍然在去库存当中。因此,很多大型房企选择把二线城市当作拿地布局的主战场。
分析人士表示,资本是“地王”井喷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信贷环境偏松,房企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打开,企业债规模剧增,房企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并不差钱。按照目前一二线城市高价“地王”频出的状况,房价必须要涨一倍左右,多数“地王”才能解套。
国企和上市公司成地王“收割机”
数据显示,按总价计,最高的50宗地王里国企比例明显处于历史高位。最高的50宗地王成交总价为2013.29亿元,其中27宗被国企获得,合计成交金额达到了1094.9亿元,占比约为54%。此外,在总价最高的50宗地王里,42宗被上市公司获得,合计金额为1682亿元。
就目前情况来看,创造地王的基本都是上市企业和国企。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上市企业和国企资金实力更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抗压抵御能力更强。随着房企拼抢地王从国企逐步蔓延到民企,预计2016年房企竞争土地会越来越激烈。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5-2018年中国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转型策略深度分析与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