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接触,希望设立一个年度会议召开机制,建立新的全球经济峰会,以争取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知情人士称,中国在接触的组织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工会联合会,相关磋商由商务部等部门在国务院的指导下牵头进行。目前相关部门还未回应此传言。
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汇率中间价改革。当时,这一举措被国际社会广泛误读,称中国想要启动全球货币贬值大战,引发了输出性通货紧缩,甚至连后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与股市下跌也被归因于此。
上述指责令人难以置信。实际上,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与美元走势联系更为紧密,当时全球资本动荡也本该归因于美联储9月的加息计划,而绝非中国汇改。
上述现象显示了一个尴尬局面,即尽管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主导亚投行也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强烈反响,特别是一些老牌欧洲金融强国的支持,但在引导全球金融话语权方面,中国仍然十分薄弱,未来进一步打造国家软实力仍然任重道远。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个年度会议机制得以推进,那么将有助于中国提高经济影响力。未来中国要积极与全球投资者沟通,传递中国态度,避免误解,增强国家软实力。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