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起,大陆和香港虚假贸易的消息不断传出,顺带引起市场对资本外流风险的警惕。近期,海关总署发布的5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5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下降0.4%,降幅大幅收窄。尽管香港进口量占进口总额不足1%,但243%的同比进口增幅刷新了上月的记录204%,这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虚假贸易的猜测。
行业研究人员认为,上述数据显示出,绕开资本管制的“高报进口”正在帮助资本外流。在外汇管制下,国际资本逃避的最常见途径是贸易转移。
在进口时,国外供应商开出高于实际货值的发票,如果进口商持有有效的进口许可证,则可向货币当局申请用汇并将其汇出给国外供应商,由后者将发票与货值的多付差额转存入进口者在国外的账户,这称之为“高报进口”的资本逃避。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来自香港的进口同比升幅由64.5%不断扩大至203.5%,而同期香港官方数据显示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同比跌幅平均为5.8%,两地数据的差异之大进一步证实了中国贸易商利用虚假贸易跨境转移资金的行为,这促使香港金管局和香港海关从4月底开始携手打击相关行为。
香港海关、航运和金融等多个部门联手打击虚假贸易,抑制大陆资金通过这一渠道非法流出。香港金管局对银行贸易融资操作的审查更加严格,海关增加了对跨境货运的抽查次数,并对货仓进行突击检查,以确保货物的真实性。但5月的进出口数据说明通过跨境贸易让资金流出大陆的行为,即虚假贸易,仍有可能存在并持续下去。
不过,中国资本整体流动情况改善。5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19万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79亿美元,在未考虑汇率折算因素的情况下,余额创2012年以来新低。尽管如此,分析师普遍认为,外储下滑是美元走强对其他货币造成的估值损失造成的,而以SDR计价的外储数据出现回升,说明资本流动仍在改善。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