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有多煎熬呢?从香港最大的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的处境中,我们或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莎莎国际的股价从2013年的峰值下跌了70%,香港零售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中国内地游客涌入香港和澳门,香港零售业迎来了一段繁荣发展期,香港和澳门的零售商从中获利,莎莎国际的股价更是暴涨逾1600%。然而,好景不长,中国内地游客在香港的消费支出减少,香港零售业业绩“一落千丈”。
现在,香港零售业销售额已经连续17个月下跌。自2014年初期,一项衡量包括莎莎国际在内的消费品类股票走势的指标已经下跌了31%,这一比例是整个大盘降幅的近两倍。
香港旅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中国大陆赴港旅游团数量料从去年同期的300家下降至150家左右。而据香港旅游发展局,今年中国内地访港人数将减少3.2%。
随着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日渐凋敝,香港店铺租金大跌。香港零售商铺租金砍价潮蔓延全城,部分业主为避免空置铺位而扩大议租空间。铜锣湾霎东街2号铺,业主去年四月份要求租金38万港元,但后来市况转弱,多番降低租金,现租金仅18万港元,一年间降低了53%。周大福以每月180万港元续租中环2128平方英尺铺位,租金比此前三年期合约跌55%。
行业研究人员预计,未来三年,购物中心的零售出租空间将大量增加,香港购物中心的租金可能继续下滑,在2017年年底之前,一般零售地段的商铺租金可能下跌15%,尖沙咀、铜锣湾和旺角一带的高端商铺租金跌幅最大可能达到20%~25%。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