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宏观 >

国际清算银行:全球经济面临“三元风险”

2016-06-27 15:14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际清算银行:全球经济面临“三元风险”

        北京时间6月26日,素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了重磅年度报告。BIS警告,全球经济正长期面临三元风险,即生产率增速低、全球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和政策回旋空间收窄。这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诸多风险,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萎靡不振,表面的就业增长反而凸显了生产率的持续下降。量化宽松(QE)效力渐失后,负利率政策随即跟进。然而,全球经济仍长期面临三元风险:

       一、生产率增速低。2015年全球产出增速为3.2%,略低于2014年,且与1982-2007年的均值相差不远。虽然劳动力市场不断复苏(美国失业率降低至危机前水平),但是不断改善的就业和毫无起色的产出增速说明了一个问题:生产率下降。

       二、全球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金融危机后,美国持续推行三轮QE,其私营部门持续“去杠杆”,金融周期不断向新兴市场轮动,新兴市场的信贷增速很快。例如,中国公司债务约占GDP的160%,而这一比例在2007年低于100%,可见债务增长十分迅猛。

       三、政策回旋空间收窄。例如,日本在扩大QE并实行负利率的情况下,日元仍然大幅升值,“安倍经济学”基本面临绝境。此外,美联储加息进程变慢。

       BIS指出,金融繁荣时期的资源错配是造成全球经济长期低增长的“幕后真凶”。BIS行长海梅·卡鲁阿纳表示,此前BIS曾做过一项涵盖20个国家、时间跨度为40年的研究。研究显示,金融繁荣周期中,信贷大幅增加,资源往往容易转移到更为低效的部门中,这在无形中拖累了生产率增速。

       危机随之而来后,金融繁荣周期中出现的资源错配更加难以扭转,其影响可能会持续扩大,进一步打击生产率。BIS表示,在2008-2013年,发达经济体因此出现的年均生产率损失高达0.5个百分点,而且这一损耗是永久性的。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回旋空间收窄,BIS认为,结构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BIS指出,新兴市场的财政空间不断收窄,尤其是那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腐蚀财政收入)。必须要加速推进再平衡进程,提振生产率,并确保合理地进行资源再分配。

       行业研究人员强调,正是由于发达经济体在危机后过度依靠货币政策,而不及时推进结构性改革,改善资源分配,全球经济才至今仍然萎靡不振,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更多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