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近日,工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着力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即打造一个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的研发、设计和服务等功能,并辐射全国。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重点提升创新能力,推进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制,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五区五带五链”即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和张承(张家口、承德)五个地区为依托,建设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沿京九线特色轻纺和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五个产业带,并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
具体来看,以北京、廊坊和天津为轴线,利用北京技术优势和天津、廊坊等地的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秦皇岛、唐山、天津和沧州沿海地区则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滨海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
“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即以点状经济作为带状经济的重要补充,依托现有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围绕节能环保、医药、家具、食品和皮革等行业,形成区域品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信息集散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指出,在推进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项目落地,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压减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
《指南》表示,将引导产业转移和承接,充分发挥三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目前,转移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移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集中在城乡边缘区。
行业研究人员提醒,目前津冀地区的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津冀地区产业同构化加重的现象。
更多
宏观经济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