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宏观 >

2017全球四大央行动向猜想

2017-03-27 15:47      责任编辑:金小智    来源:http://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7全球央行动向猜想
 
        在过去七年中,由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上的无数失败,市场——尤其是债券和利率市场的表现,已经表明人们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成功的可能性抱着怀疑态度。毕竟,日本已经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上尝试了超过30年,却还没有成功;而欧洲央行在2011年提高利率导致欧元区几乎崩溃。讽刺的是,的“特朗普式再通胀交易”却成了在美国乃至全球推动通胀最可靠的催化剂。

        美联储:更有信心进入加息周期
 
        在2015年和2016年,当时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阻碍了美联储在来年实施四次加息的计划,但2017年开始情况有所不同:美联储现在看到了健康的美国经济增长,受到乐观情绪的支撑,更加宽松的金融市场流动性,且没有受制于“国际经济增长”的困局。这使得FOMC更有信心去启动其渐进式加息周期的计划;预期美联储将在2017年(9月和12月)再度加息两次,并且在2018年以每次25基点的速度加息三次。以笔者的观点来看,今年六月份的加息——出乎我们的预料——表明美联储会更快走向每年四次加息的计划。
 
        欧洲央行:将走向复杂的政策正常化之路
 
        欧洲央行正在试图避免欧元区陷入“日本式”通缩局面的威胁,当前更健康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反弹能够大大改善这种风险平衡。然而,欧元区仍没有达到能够自我维持的通胀状态,且仍然面临着与脆弱的公共债务相关的风险。后者对于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债务市场意大利来说尤为明显,当前它仍然缺乏改革的决心,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此外还需要警惕的是,德国的通胀和负存款利率对金融机构的不利影响正在给欧洲央行施加压力,迫使它开始走向货币政策正常化之路。

        日本央行:准备好随大流

        日本央行在3月份的会议上众望所归地选择了按兵不动,并且未提供任何有关未来政策走向或改变的线索。然而,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好转,预期日本央行会这样做:
 
        日本央行会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机制的长期收益率目标提高10至20个基点,核心CPI通胀年率的增长也会在此阶段加速,并且预期日本央行将在2018年第一季度(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于2018年4月任期结束之前)和当年第三季度分别加息18个基点和20个基点,部分原因在于美联储可预期的持续加息和欧洲央行届时开始实施退出策略(提高存款利率/减少资产购买)能够带来支持。
 
        中国央行:关注点在于保持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央行继续平衡多个目标:支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应对金融脆弱性和资本外流。近期的短期(OMO)和中期(MLF)政策利率上涨似乎是针对后者,我们预期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以10个基点的幅度进一步提高OMO和MLF利率(可能不止一次),特别是在国内住房市场继续表现强劲和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情况下。与此同时,考虑到中国大部分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以1年基准贷款利率为指标)为主,我预期中国基准利率将在2017年保持不变以支持经济增长。不过,如果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增长看起来会超过3%的目标和(或)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以上的水平,那么中国央行也可能会考虑加息。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 通过提高短期政策利率(每次10个基点),而不是传统的基准存贷款利率(通常为25个基点),中国央行正努力同时实现多个目标:提高银行业的借贷成本从而实现金融去杠杠化,同时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以支持经济增长——中国的总体融资仍然由银行贷款主导(以4.35%的1年基准贷款利率为指标),并且央行流动性工具融资成本的变化对银行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只会是渐进式的。这个策略也可能是中国央行做的一个实验,因为在此之前它表示要将其政策框架从直接的量化措施转向间接的价格措施,为此还探讨了各种货币工具的作用传递过程。

        更多财经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