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联想控股2015年以2894亿元的营业收入超过苏宁成为新的民企老大。虽然相比于中国老大中石化2.8万亿的收入略显不如,但中石化作为国企,而联想作为民企,起步于30年前的20万元,发展成如今诺大家业,才是人们乐于思索的。当然这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名字:柳传志。
成于PC
技术与市场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难题。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随后他发现自己的技术和国外的差的太远,于是从外贸开始做起。1988年柳传志成立了香港联想,一边学习一边发展。1990年向市场推出了第一台联想PC。1992年"联想1+1"、"家用电脑"概念的提出,成为中国家用电脑的创始。随后由于业务发展较好,在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价格战成功打败对手,在1996年成为全国销量冠军。
这之后,联想国际化的脚步并没有停。通过上市等途径,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成本,扩大了规模。最重要的是,柳传志培养出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等一大批的人才,为联想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同年,柳传志收山了。
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
2001年,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总裁兼CEO,2004年,60岁的柳传志刚好到了退休年龄,作为联想创始人的柳传志不想做家族企业,兼之看重杨元庆的个人能力,把董事长的位置传给了杨元庆。杨元庆成功领导联想进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购了IBM - PC部门,加快了联想的国际化步伐。
为了继续海外发展,联想按将自有品牌和分销代理两大核心业务分拆为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在完成“蛇吞象“的收购之后,杨元庆通过与各个奥运会合作,成功将品牌打入世界市场。但国际化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在爆出亏损后,柳传志在09年回归联想。业界一度评价,柳传志的回归使联想从资本运作回归了商业本质。正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才使联想13年销售量达到全球第一。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龙芯”能打败intel,也不知道华为海思什么时候能打败高通,但庆幸我们拥有联想。
国际化后的转型
2014,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如今,世界PC产业正在萎缩,而联想的移动业务并不如当初想象的发展的那样好。而柳传志则退居联想控股开始寻求其他的发展增长点。15年,联想控股上市,而关于未来,柳传志的联想控股想在多个领域里找到新的“联想集团”。
在医疗领域,联想收购了拜博。2011年,中国放开了民营资本涉足经营医疗机构,柳传志也看中了这个机遇。柳传志认为,医疗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和空间,虽然现在国民对于口腔保护的认知还不深,拜博口腔也在处于市场的教育期,“拜博属于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这个关系好比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关系,我们把拜博当成自己的公司在做。”
金融服务和农业也都是联想控股重点发展的内容。柳传志认为互联网发展下去肯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因为除了用互联网的方式以外,传统行业加互联网也是非常正常的方式。所以联想会借助在IT方面的一定优势,对更多的行业进行投资。
更多
财经新闻请关注新思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