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人物 >

李克强:S型曲线理论——新动能带动新经济

2016-05-18 14:16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李克强:S型曲线理论——新动能带动新经济

        李克强总理日前到北京大学国发院考察,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向总理介绍了“新经济指数”这一研究成果。李克强提到管理学、经济学中的“S型曲线”理论:当旧动能增长乏力的时候,新的动能异军突起,就能够支撑起新的发展。

        所谓“S型曲线”理论是指,每一种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条独立的“S型曲线”,一个技术在导入期进步比较缓慢,一旦进入成长期就会呈现指数型增长,随后进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线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会有新的技术在下方蓬勃发展,形成新的“S型曲线”,最终超越传统技术。

        李克强指出,新旧技术的转换更迭,共同推动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高峰,从而带动“新经济”的发展。

新“S型曲线”驱动“新经济”

        “S型曲线”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走向“S型曲线”的顶端。如果我们再依靠“强刺激”来维持过去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那么就只能导致投资收益递减,会造成更多的“僵尸企业”、产能过剩、技术退步等现象。回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也可以进一步验证“S型曲线”理论,即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减弱。

        在传统动能走向减弱的时候,需要一条条新的“S型曲线”来驱动新动能异军突起,实现“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在旧的技术下方有一条条新的很陡峭的“S型曲线”,加大对新技术投入就能提供更持久的技术进步,实现投资收益递增,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

        虽然目前我国一些传统经济部门出现调整,但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动能正在驱动经济增长。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半壁江山”;消费占GDP超过60%,已经替代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14年中国高技术出口已经超过日本,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智能手机以及高铁都已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从事高科技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也从2000年的不足1万家增至近3万家。种种迹象表明,创新已经开始驱动“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

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如何走出一条条新的“S型曲线”来带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此,行业研究人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解决“S型曲线”导入期市场失灵问题。根据“S型曲线”理论,在技术进步过程中,一项新的技术在导入期发展非常缓慢,面临着研发失败、市场失败、旧技术锁定等不确定性和风险。

        政府发挥作用应该在技术导入期,而不是快速成长期,更不是成熟期。由于技术进入成长期企业自然会盈利,政府再进入干预,只能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反而会抑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入成熟期,政府再进行扶持,更会造成旧技术锁定,延缓国家整体技术进步速度。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通过项目补助、基金介入、税收减免、创新券等方式促进新技术快速进入成长期。

        二、着力营造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通国外知识产权转移到我国促进“新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打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的“高速公路”;打通国有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高速公路”。

        三、注重营造创新驱动创业的生态环境。新和旧技术所形成的是两条“S型曲线”,一项新的技术出现,一般代表着一批新的企业实现创业成功。因此需要营造优良的创新驱动创业的生态环境。

        更多热门人物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