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长和集团在香港召开股东大会,李嘉诚因突患肠胃炎,未能出席。并且,自五月份以来,长实地产市值下降接近15%,市值缩水超过320亿港元;长和市值缩水超过90亿元,创下去年世纪大重组以来的新低。加上电能实业、长江基建等公司,李嘉诚旗下公司5月以来市值损失超过400亿港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吞没了早先长实地产回购股票带来的涨幅。不过,尽管这些年遭遇了一些声誉危机,年近90的李嘉诚对香港股市乃至整个香港仍然举足轻重。
年近九十仍力撑世纪大重组
2015年,李嘉诚一系列的重组拆分令人眼花缭乱,2015年1月9日,长实及和记黄埔宣布重组,并创立两间新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和及长实地产。前者接手两个集团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后者则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随后长实地产与长和分别上市。
完成对长和的世纪重组之后,李嘉诚的步伐依然未能停歇,高强度的工作还在继续。2015年9月长江基建提议将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合并,不过,电能实业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否决了这一项达124亿美元的收购提议。
但李嘉诚在一如既往勤勉工作之余,似乎面临着过去几十年都不曾有过的巨大质疑声。2013年3月底,和黄集团旗下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爆发严重罢工潮,工人不满15年来工资有减无增,要求加薪两成。
此外部分香港人将香港高房价也归因于李嘉诚,认为李嘉诚旗下公司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几乎形成了垄断,甚至将香港称为“李家城”。
无论是毁是赞,摆在香港面前一个冷酷的现实是:当世界各地都在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增长力时,过去几十年香港首富没有换过人,新产业也未兴起。
资产布局倾向欧洲
投资分析人士指出,这几年李嘉诚的屡次重组,其实核心在于将资产布局进一步向欧洲倾斜。加上近年在内地的一系列资产出售以及在欧洲的大手笔并购,目前李嘉诚旗下资产已经更多集中于欧洲尤其是英国。
数据显示,长和2015年的收益46%来自于欧洲,9%来自加拿大,13%来自亚洲、澳洲及其他地方,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收益总和仅为26%。2015年电能实业年报显示:盈利63%来自英国,11%来自澳洲;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盈利贡献仅为22%。
近两年,李嘉诚旗下的各大公司在欧洲收购的步伐都不慢。2015年4月长江基建与长和完成收购Eversholt Rail Group。该公司是英国三大铁路车辆租赁公司之一,交易价值为25亿英镑,这是长江基建首度涉足英国交通基建行业。
2015年第四季度,长江基建的业务版图伸展至葡萄牙,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收购葡萄牙风力发电公司,交易价值9.78亿欧元。
2015年长和还收购荷兰Diex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网络全部50家店铺,收购Mcwilliam旗下三个位于澳洲的葡萄园,与英国公司达成收购O2UK达成协议,旗下欧洲3集团也持续加大对欧洲的投入。
如何布局旗下产业,李嘉诚自然有自己的深思熟虑,人总有退休的那一天。但李嘉诚留给香港的年轻人一个大大的疑问:香港将何去何从?
更多
热门人物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