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皮肤是一种模拟人类皮肤功能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电子皮肤由上层柔性基材、封装保护层及中层传感器层、下层通信层组成,其可以将外界刺激转化为不同的信号输出,以实现外界环境的感知。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电子皮肤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电子皮肤具有灵活、轻薄、柔软等特点及形状感知与识别、信号转换与传输等功能,在医疗健康、智能机器人、消费电子、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智能机器人中,目前电子皮肤主要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指尖、指腹、手掌等位置,用于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感及机器人外界感知能力。
2024年以来,受利好政策、技术突破等驱动,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国企业基本实现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全覆盖,预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200亿元以上。电子皮肤在人形机器人外界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形机器人量产效应带动电子皮肤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电子皮肤生产研发随之提速。
电子皮肤技术壁垒高、原材料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目前全球电子皮肤市场相对集中,其中美国PPS、美国Tekscan、日本欧姆龙等国外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主导。我国电子皮肤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参与者包括汉威科技、申昊科技、福莱新材、奥迪威、华工科技、弘信电子等。目前国产电子皮肤多处于初级阶段,国产化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电子皮肤的核心技术为柔性触觉传感器。目前柔性触觉传感器可分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光学式、电磁式等多种技术原理,柔性触觉传感器所用材料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其中基底材料通常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乙烯醇PVA等。电子皮肤技术迭代速度快,长寿命、高精度、多模态感知、自愈性是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受人形机器人发展带动,电子皮肤市场规模扩张,出货量不断增长,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2025-2030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5%以上。电子皮肤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具备先发和技术优势,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我国市场参与者在不断增加,国产替代趋势显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