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多糖(SPG)又称裂褶菌素、裂褶多糖,是从裂褶菌子实体、菌丝体或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水溶性多糖。
裂褶菌又称白参,是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真菌,其子实体是药食同源的大型真菌。裂褶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我国资源广泛分布在云南、陕西、海南、浙江、河北等地区。裂褶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活性成分。
裂褶菌多糖是裂褶菌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抗辐射、保湿等功效,在食品、医疗、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空间广阔。在医疗领域,裂褶菌多糖可用于开发医用敷料或抗肿瘤药物;在化妆品领域,裂褶菌多糖可以作为皮肤保护剂、保湿剂等,用于沐浴露、护手霜、面霜、粉底液、眼影等各类化妆品中。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裂褶菌多糖(SPG)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浙江立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恩生物)的“裂褶菌菌丝体发酵产物提取物”在国家药监局成功备案,目前处于监测期。2024年8月,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丸美生物)完成“裂褶菌发酵产物滤液”的备案。丸美生物已对裂褶多糖进行了完善的专利布局,且具备其规模化量产能力。
裂褶菌多糖可以分为裂褶菌菌丝多糖(SCMP)、裂褶菌发酵液多糖(SCFP)、裂褶菌子实体多糖、裂褶菌孢内多糖(SPG1)、裂褶菌孢外多糖(SPG2)等类别。裂褶菌多糖性质可以根据培养条件和方法而改变。
分子量、三维结构对裂褶菌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结构上,裂褶菌多糖主链为β-(1-3)糖苷,侧链为β-(1-6)糖苷。在分子量上,分子量大于10万的裂褶菌多糖表现出较高活性,水溶液中具备三股螺旋结构;分子量小于5万的裂褶菌多糖在水溶液中不具备三股螺旋结构。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裂褶菌多糖具有多种功效,在工业化生产、产业化应用方面开发空间巨大。国外对裂褶菌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中辉瑞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成功上市了全球首个多糖类抗癌药-裂褶多糖。我国裂褶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栽培技术、裂褶菌营养生理等方面,在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