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化工 > 聚焦 >

膨胀微球潜在应用场景广泛 我国布局企业不断增加

2025-03-25 17:51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膨胀微球潜在应用场景广泛 我国布局企业不断增加

  膨胀微球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小球状颗粒,由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和封入的烷烃气体组成。膨胀微球的膨胀原理是微球受热后,聚合物壳体变软同时壳体内气体膨胀,外壳不会破裂,仍保持密封状态,进而引起微球体积快速增加。

  膨胀微球具有良好的弹性、机械性、发泡性和可膨胀性,可作为物理发泡剂、改性剂、轻量化剂、多孔化剂、轻质填料等,应用到各类材料中,在绿色建材、鞋材、皮革、造纸、涂料、陶瓷、塑料、超轻粘土、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潜力大。在造纸领域,膨胀微球的添加,可以提升纸张的厚度、挺度、透气性、防滑性及隔热性等。

  近年来,随着制备工艺突破、轻量化需求释放,膨胀微球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规模随之扩大,2024年,全球膨胀微球市场规模约36.8亿元。预计2025-2029年,全球膨胀微球市场将以8.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在实际使用生产过程中,膨胀微球存在易发黄、发泡温度不集中、韧性差、耐温性能差等问题。我国膨胀微球研究起步时间晚,受专利及材料限制,膨胀微球市场主要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包括日本松本油脂、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日本松本、荷兰诺力昂(原阿克苏诺贝尔)、美国POLYCHEM、韩国锦洋等公司。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膨胀微球生产地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2029年膨胀微球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进行膨胀微球技术或产能布局的企业有所增加,包括武汉先进院、重庆快思瑞、山西运研新材料、福建锦浪科技、山东飞皮新材料、贵州韩洋新材料、浙江精迈高分子等,目前国内高性能膨胀微球市场空白已被填补,部分企业实现了批量供应市场。

  重庆快思瑞是全球唯一采用丙烯腈路线的可膨胀微球生产商,绕过了外国公司专利壁垒,率先实现膨胀微球的国产化生产。重庆快思瑞的微球生产基地规模位列全球前列,可膨胀微球年产能达1.2万吨。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膨胀微球具有良好的发泡性、弹性和自膨胀性,在建材、鞋材、皮革、造纸、陶瓷等众多领域应用潜力大。我国膨胀微球研究、生产起步较晚,但随着布局企业增加、工艺技术突破,国产膨胀微球正逐步替代日本、荷兰等企业的部分产品,未来国产膨胀微球市场占比将持续提升。

关键字: 膨胀微球 发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