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智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方向,2024年9月中国工程院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新质生产力技术备选清单(2024)》,其中在计算、控制与智能领域,包含了具身智能、类脑智能、变结构拟态计算技术等26项技术。类脑智能又称类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是一种受人脑结构和认知机制启发的智能技术,旨在通过模拟人脑的运作方式来增强机器的智能水平。
类脑智能涉及面广,目前其研究重点包括脑机接口技术、机器学习、混合现实技术、类脑智能机器人、神经形态硬件、凝视控制等方面。在应用层面,类脑智能在医疗、军事、电子、导航、交通、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目前以脑机接口技术为代表的类脑智能在医疗领域逐渐实现落地应用,涉及到焦虑症/抑郁症调节、中风脑外伤治疗、疾病预测等场景。
类脑智能是美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争相部署的前沿项目之一。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类脑智能研发的支持力度,2021年,科技部发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相关申报指南,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等深度赋能。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类脑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类脑智能产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研究团队增加,目前我国类脑智能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前沿。我国类脑智能研发主体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
在企业方面,目前我国类脑智能企业达270多家,主要分布在科技较发达地区,包括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区。我国类脑智能企业包括灵汐科技、上海念通、博睿康科技、中科类脑、上海新氦、世纪华通、时识科技等。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类脑智能作为未来产业中新质生产力之一,近年来,我国对其重视度较高,在政策扶持下,我国类脑智能研究团队不断增加,研究水平随之提升。类脑智能技术涉及面广、潜在应用场景多,近年来,随着技术突破,部分类脑智能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如侵入式脑机接口,但整体来看,类脑智能实现全面应用落地,仍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