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主要面向视障用户,旨在帮助其在数字环境中安全、快捷地进行身份验证。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无障碍身份鉴别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趋于多样化,包括无障碍人脸识别技术、无障碍指纹识别技术、无障碍声纹识别技术、无障碍手写识别技术、无障碍KBA技术、无障碍OTP技术、无障碍验证码技术等。通过单一或组合使用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视障用户可以安全地实现认证,进而享受更多的数字服务。
视障即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其范围极其广,主要表现包括远近视力低下、视野缺损、色觉障碍等。视障人群庞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视力受损或失明人群超过22亿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视障人数位居全球首位,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视障人数将进一步增长。身份验证顺利通过是视障人群获取信息无障碍服务的首要条件,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推广空间大。
目前视障人群无障碍身份鉴别领域标准缺乏,2023年,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提报的《面向视障用户的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需求》通过国际标准的立项,成为业内首个针对视障人群的无障碍身份鉴别标准,该标准计划于2025年4月制定完成。
视障人群无障碍身份鉴别领域另一标准《面向视障用户的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指南》(计划号2024-0544T-YD)是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之一,项目周期24月。地方标准(上海)有《基于人工智能的无障碍个人身份鉴别服务技术要求 视障用户身份鉴别》(征求意见稿)。
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相关企业包括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其中蚂蚁科技研发了“挥一挥”空中手势验证码、“划一划”个性图形密码2款核身无障碍创新产品。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视障人群在享受金融服务、数字服务等方面面临着开户身份验证难、购买产品难等问题,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有助于视障人群安全地进行身份验证,推广空间广阔。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视障人群规模将不断增长,无障碍身份鉴别技术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