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机器人,是可以自主完成布料抓取、上料、下料、缝纫等操作,实现服装全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缝制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服装缝纫制作,能够推动服装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我国是服装生产与出口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服装产量151.46亿件;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81.1亿美元。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需求大,随着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制造工艺日益复杂,服装行业面临经营成本压力增大、生产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缝制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方向转变,实现智能化生产,可以帮助服装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缝制机器人研制与应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服装行业机器缝制自动化程度高,但布料的材质、厚度、重量、柔韧度等存在差异,布料抓取、布料铺平、送料等环节仍需要人工操作。
研制具有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的缝制机器人,需要考虑布料抓取、铺平、堆叠、送料、缝制等环节协同问题。缝制机器人研发需要综合传感、视觉识别、控制等多项技术,以实现多模态感知、织物识别、路径规划、高精度抓取、送料与缝制协同、质量检测等,进而实现缝制机器人自主决策、缝制过程无人化。
我国缝制机器人技术在持续研究过程中。2019年6月,慈星股份与中船重工716所合作,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研制出应用于汽车内饰自动缝纫的3D缝纫机器人;
2019年9月,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珞石机器人与标准股份、上海威士联合展示了一款六轴机器人,攻克了机器人与缝纫机速度协同控制难题,可实现多层薄料包平缝、多层厚料包缝等操作。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已开发问世的缝制机器人依然存在不足之处。2024年8月,我国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将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列入,提出研究多品种柔性织物形态检测、分层抓取与精准上下料、多维空间机器人实时协同缝制、缝制质量检测与评价等关键技术。
2025年3月,杰克股份主承担,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珞石科技、北京软体机器人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与应用验证”项目启动。综合来看,我国缝制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