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由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的配件螺钉构成,具有维持椎体间高度、增强局部稳定性、提高融合率等作用,同时由于其低切迹的优点,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咽部异物感和吞咽困难,可用于腰椎、颈椎、胸腰椎和胸椎等部位。
椎间融合器与人工椎间盘不同,其比人工椎间盘的适应症更广,可以用于严重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椎体不稳或严重椎体变形、肿瘤性病变,以及结合性病变、炎症性病变等。
椎间融合技术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为椎间融合器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1988年,Babgy与Kuslich共同发明了椎体间融合器即BAK融合器,这是最早用于人的椎体间融合器,其为圆柱形,其后为了解决椎间融合器稳定性问题,提高融合率,降低并发症,椎间融合器的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出现了环形、箱形、梯形、楔形等形状。
与此同时,椎间融合器的材料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换代,出现了钛及钛合金、碳纤维、聚醚醚酮、聚乳酸、氮化硅等材质的融合器。由于聚醚醚酮具有良好的透射性和弹性模量,其实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椎间融合器材料,浙江康飞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德外科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等生产的就是PEEK椎间融合器,但是,PEEK融合器植入后骨整合能力和融合率一直不理想;其次,应用最多的为钛及钛合金材料,主要生产企业有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为了提高融合率,更好的促进患者健康康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材料,即多孔钽金属。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23-2027年中国椎间融合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我国多孔钽金属椎间融合器技术难度大,国内具备该项生产技术的企业数量非常少,我国在多孔钽金属椎间融合器方面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表示,从注册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椎间融合器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产品类型也比较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进行新产品开发,如开发多孔钽金属椎间融合器或适用于微型手术的对微型椎间融合器等。